2013-06-08 13:07:52
经销商:昆明中机吉利资讯类型:企业新闻
关于李书福进入汽车行业之前的经历不再多说,感兴趣的可以挖掘一下,以下是吉利汽车进入汽车行业短短16年的历史:
1997年,李书福领导的吉利集团进入汽车行业。在以国有车企为主体的中国汽车市场,吉利汽车被从业者和媒体解读为汽车行业的“野孩子”,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汽车产业管理部门思想和作为改革的滞后,以及汽车行业媒体的不成熟。
1998年8月8日,吉利汽车的第一辆车在浙江省临海市下线。此时的中国汽车市场是一潭死水,吉利就是被时代派过来搅水的,把水搅浑了才能摸到鱼;李书福说了:造汽车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一个铁壳吗!
2001年11月9日,在中国加入WTO前夕,吉利汽车的四款车登上国家经贸委发布的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吉利汽车在当了几年的“野孩子”以后,终于给上了个“户口”,有了“户口”的吉利汽车如虎添翼,开始在爆发性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狂奔,吉利赶上了中国车市爆发增长的好时代。李书福说:我们一定要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外国车走遍全中国。
2002年10月1日,亚洲第一飞人——柯受良驾驶吉利·美日轿车在世界屋脊的布达拉宫广场激情飞越,作硬碰硬着陆表演,取得成功。如今,曾经的“小黑”早已远去。
2003年,吉利控股集团成立;吉利与丰田的“中国汽车知识产权第一案”吉利胜诉,也有人说这里面就是吉利与夏利之争,双方都有使用丰田的8A发动机;中国第一辆量产的跑车——吉利美人豹上市,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此时的吉利汽车到处惹事,非议不断,引用一句“名言”:没有绯闻的明星不是明星。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车企,吉利汽车自然少不了明枪暗箭。
2004年,李书福为吉利汽车的上市做着准备,大量人才加盟吉利。李书福任董事长,徐刚任总裁,副总裁有沈奉燮(原韩国大宇总裁)、顾伟明、刘金良、潘巨林、杨健、安聪慧、尹大庆等人。山雨欲来风满楼,大事欲成人先聚!
2005年,吉利汽车在香港成功上市;吉利汽车第一次参加世界顶级车展——第六十一届德国法兰克福车展;吉利汽车兰州制造基地、湘潭制造基地先后签约。这就是李书福的智慧,先聚集人才,然后上市,上市有钱了就扩产圈地,建设新的制造基地,全国布局,前提是:欲成大事必有人。
2006年,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习近平陪同曾庆红同志视察吉利汽车路桥基地;吉利收购了英国锰铜控股有限公司约23%权益;赵福全加盟吉利,任副总裁,主管技术研发;吉利汽车的第二代产品代表——金刚上市。吉利汽车此时已经完成初级阶段的积累,中国汽车市场的水也搅浑了,面对新的局面吉利汽车时刻准备着再次出击;号外,华晨汽车和吉利汽车,在领导的关爱下,一个衰,一个旺,也都是赵福全工作过的品牌,让人感慨颇多啊。
2007年,吉利汽车360万奖金全球海选吉利新车标,现在的帝豪、全球鹰、上海英伦的标志就来自于此;吉利汽车第三代产品代表——远景上市,并发布《宁波宣言》。长期的价格战让吉利背负了价格低、质量差的名声,长此以往吉利早晚要被淘汰,此时的吉利果断放弃价格战,开始关注产品品质,成功战略转型。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面对危机,有人贪婪,有人恐惧,李书福预感到时机成熟了。
2009年,吉利收购全球排名第二的自动变速器品牌--澳大利亚DSI;为收购沃尔沃汽车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2010年,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汽车签约;吉利汽车发布多品牌战略,帝豪、全球鹰、英伦三大品牌先后发布。吉利收购沃尔沃的风头完全盖住了吉利的三大品牌上市,几乎全世界都在讨论吉利收购沃尔沃举动,“蛇吞象”“农村小伙迎娶欧洲公主”等等舆论遍布,观点也是两边倒,一边大力赞赏,一边是唱衰。我个人觉得吉利的多品牌之路走的太多、太快了,如果少一个品牌也许会更好。
2011年,吉利帝豪EC7获得欧洲汽车安全碰撞标准4星级。无论从吉利汽车本身出发,还是从经营沃尔沃汽车品牌角度来看,吉利汽车将安全作为自己的卖点都是值得肯定的。
2012年,吉利汽车完成48万多的销量,超过年初的46万辆的目标;沃尔沃受累欧债危机,继续下滑,一直焦急地期待着赶紧在中国国产。吉利已经把沃尔沃放到了嘴里,但还没有咽下去,难受的很啊!